Wednesday, May 23, 2007

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
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
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!” 这句话, 说得很辩证, 很实际
意思是讲, 人谁没用错误,有错误而能够改过,那就是最大的好事。

这句话有一个历史故事。故事里的一个人物,却是"过而不能改",
结果当然不会是善事而成了最大的坏事。

春秋晋国的晋灵公,做了国君很不象话,他残酷地搜括百姓的钱财,
用来装饰宫廷的墙壁;他建造了一个高台,在高台上用弹弓瞄准台
下行人弹射,看他们惊慌逃避以此取乐;厨工煮熊掌没有煮熟,就
杀死他,让宫女把尸体放在箩筐里运出宫去,大臣赵盾、士季看到
了尸体露在箩筐外面的手,查问到原因,又愤怒又忧虑。他们商量
着要进宫去谏劝晋灵公。

士季说:“让我先去进谏,希望国君能改正过错;如果不改,您再
去谏劝." 赵盾同意了。

士季进宫后,晋灵公坐在殿上,装着没看见。直到士季站在殿外滴
水檐下,灵公才不得不招呼他。士季婉转地劝灵公不能这样胡作非
为。灵公敷衍他说:“我知道错了,我一定改!”

士季叩着头说: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大王能勇于
改过, 是晋国的幸事。”

但是,实际上灵公没有改,也不想改。于是赵盾准备进宫去严肃地
谏劝一番了。

灵公十分讨厌大臣们的罗嗦,但对于刚正的赵盾有些恐惧。因此就
派刺客去行刺赵盾,但没有成功。灵公又在宫中埋伏了甲士,想趁赵
盾进宫时杀掉他,赵盾又被手下的人救了出去。

灵公这样的倒行逆施,激怒了其他的大臣,赵盾的堂兄弟赵穿就
发动兵变,把晋灵公杀死了。

晋灵公的死,恰好从反面证明,一个人有错不改,任其发展,最后
将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。

译述 :

春秋时晋国灵公因厨司为他煮熊掌不熟, 他一生气立刻下令把厨司杀了。

大臣士季知道后进宫要谏劝他。晋灵公不待士开口随便说:“我知道错了,今天一定改正。”

土季便说 :“人谁无过, 过而能改, 善莫大焉。”
意思是:哪一个人没 有错误, 有了错误能够改正,那是最大的好事。

其实, 晋灵并不想改过, 只是讨厌土季的谏劝才这么敷衍一下的。
事后,暴虐嗜杀, 还几次相杀死晋王的忠臣赵盾, 最后被赵盾的 族弟赵穿杀死。

士季说的这句话是正确的, 成为名言流传后世。
人都可能犯错误, 有了错误, 改了就好。如果知错不改,就会酿成恶果,
晋灵王是一个反面榜 样。

人们现在常用着句话来劝诫犯错误的人。
比如:“你的错误是不小,希望你真心诚意的改正;
古人说, '人谁无过, 过而能改, 善莫大焉。' 坏事也能转化为好事的。”

如果按着句名言的精神,概括得在简略.通俗一点,就是“知错必改”。

注 解
过 --- 过 失 、错 误 。
莫 大 --- 没 有 比 ... ... 再 大 。
焉 --- 文 言 代 词 ,常 用 在 句 尾 ,指 代 句 子 所 提 这 件 事 。

No comments: